摘要
报告1例重症肺炎所致脓毒症并发I型呼吸衰竭患者的护理研究,为有效治疗肺部感染和呼吸衰竭并发症采取 了一系列措施得出的护理经验。护理要点包括抗感染方面护理、呼吸机辅助通气护理、维持呼吸道通畅护理、并发 症相关护理、心理护理等方面实施个性化护理方案。通过实施以上护理措施,减轻患者感染症状、通气功能得到改 善,有效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患者顺利出院。
关键词:重症肺炎;脓毒症;I型呼吸衰竭;个案
Abstract
This paper reports the nursing study of a patient with sepsis caused by severe pneumonia complicated with type I respiratory failure. A series of measures were taken to effectively treat the complications of pulmonary infection and respiratory failure. The key points of nursing include anti infection nursing, ventilator assisted ventilation nursing, maintenance of respiratory tract patency nursing, complication related nursing, psychological nursing and so on. Through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above nursing measures, the infection symptoms of patients were reduced, the ventilation function was improved, the hospitalization time of patients was effectively shortened, and the patients were discharged smoothly.
Keywords: Severe pneumonia; Sepsis; Type I respiratory failure; individual case
1前 言
1.1 研究背景
重症肺炎是重症医学科常见的急危重症之一,可并发脓毒症及脓毒性休克、多脏器功能衰竭,病情凶险,死亡 率高达50%[1]。重症肺炎患者感染后存在呼吸困难,肺功能减弱等症状,具有发病急骤,病势剧烈,反复发作,高 致死率的特点[2]。老年脓毒症肺部感染患者的病情复杂且临床表现危重,病死率较高,肺部感染并脓毒症患者也极 易并发呼吸衰竭[3]。 呼吸衰竭是因为肺通气换气功能出现障碍,导致患者在静息条件下无法维持足够的气体交换, 导致一系列的病理、生理变化。 分为I型急性呼吸衰竭和II型急性呼吸衰竭,I型急性呼吸衰竭会对患者的肺组织产 生直接的损伤,老年人常伴有多种基础疾病,且身躯机能低下,免疫功能较差,出现重症肺炎时,会对多个脏器造 成影响合并多种疾病,导致患者出现急性呼吸衰竭,直接对患者的生命造成威胁[4],严重影响身体健康。
1.2 研究现状
伴随着人口的快速老龄化,老年重症肺炎已成为一个重要的临床问题,杜侠, 王伟等人[5]在研究中表明,目 前其治疗以抗感染和支持治疗为主,通过有创或者无创呼吸机扩张支气管,增加肺通气。同时抗菌药物采取降阶梯 治疗方案,选择广谱抗生素用药,控制感染[6]。徐萍[7]在研究中表明,老年患者免疫功能不好,不能有效抵抗病 原菌的侵袭, 但是使用抗菌药物后,机体对抗菌药物具有一定的耐药性,所以易出现多重耐药菌的感染,治疗效果 受到一定的影响。 樊传武[8]在研究中表明, 目前临床上采用有创和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法治疗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 竭,让患者先通过接受有创机械通气,症状得到相对缓解以后,在不需行气管插管的情况下,通过使用无创呼吸机 来增加患者自主呼吸通气,可以达到提前脱机的作用,缩短了治疗的时间。王小荣、侯军[9]研究表明经鼻高流量氧 疗法是运用高流量、精确氧浓度并把空氧混合的气体再进行加温加湿的操作来起到治疗的目的。现如今经鼻高流量 氧疗也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其效果也较为显著。
陈根秀,陈观凤[10]等人在研究中表明呼吸衰竭患者易出现多重耐药菌感染, 因此在治疗时需要对患者实施合 理的护理。 选取两组重症肺炎合并多重耐药菌感染并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包括定期为病室 消毒等, 观察组实施强化感染护理,包括加强护理人员无菌操作相关知识、讲授各种耐药菌感染护理知识、遵循手 卫生制度、隔离防护等。观察两组的多重耐药菌感染和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的多重耐药菌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 组,因此强化感染护理能降低患者感染多重耐药菌。
刘荣君[11]在研究中表明,对重症肺炎并发呼吸衰竭患者实施加强气道护理,可以提高疾病的治疗效果; 护理 人员通过为患者叩击背部、雾化吸入治疗等方式帮助患者将痰液咳出,再根据患者自身症状,采取合适的体位接受 辅助通气治疗,多种不同护理方式的相互配合,能够减少患者呼吸道感染,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性,有效改善疾病 预后。
黄星星[12]在研究中选取两组患有重症肺炎并呼吸衰竭、意识清楚但不配合护理操作的患者。 对照组被采取常 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护理人员耐心倾听患者,对患者的问题进行细致的讲解和情绪上的开 导。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心理状态。结果显示强化心理干预的患者对不良情绪的改善效果明显。
杨诗秀[13]在研究中选取院内两组重症肺炎并发呼吸衰竭患者,对照组被采用常规护理。 观察组采用全方位护 理,包括呼吸道通畅护理、呼吸机辅助通气护理、饮食护理、肠内营养护理等,结果表明两组干预前后肺部炎症指 标、病死率均是观察组要优于对照组,因此对此类患者实施全方位护理是很有必要的。
综上所述,对于重症肺炎所致脓毒症并发I型呼吸衰竭的患者要在抗感染治疗的同时行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 联合治疗此疾病,对于疾病的护理也需要做到病情监测、异常体温的护理、多重耐药菌的护理、加强气道护理、口 腔护理、吸痰护理、肠内营养护理、心理护理等全方位的护理。有目标导向性、有针对性的实施护理计划,在护理 中严密监测患者的预后情况,才能更大程度的稳定病情,很有深入研究的意义。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本研究通过1例重症肺炎所致脓毒症并发I型呼吸衰竭患者的护理的个案,针对患者所存在的感染、机械通气等护理问题制定并且严格实施了相关护理计划,探索所采取的问题实施全面性、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后的护理效果, 为今后类似案例的护理提供参考,能够为重症肺炎所致脓毒症并发I型呼吸衰竭患者的护理提供参考并有据可循。
2案例报告
2.1 一般资料
患者82岁,女,已婚,退休医生。主因腹痛2天,发热1天,2021年7月19日入院治疗。入院前上腹部绞痛,间 断发作,伴恶心呕吐,呕吐物为淡黄色胃内容物,口服吗丁啉后好转,当晚再次出现上述症状,并出现发热、畏 寒、纳差、周身无力,外院急诊考虑肺炎、肺部感染诊断明确。为进一步诊治,就诊我院急诊,诊断为脓毒症、重 症肺炎、I型呼吸衰竭,予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和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1g加盐酸莫西沙星注射液0.4g静点抗感染治 疗。患者高血压病20余年,其母亲患有高血压病;阵发性心房颤动3年余;诊断肝囊肿20年余;诊断肺癌3年余,家 属考虑患者年事已高,口服靶向药物埃克替尼片治疗中,未进行手术治疗。否认糖尿病,脑血管疾病,精神疾病史 等。青霉素皮试阳性。
2.2 治疗方法与效果
急诊人员推平车送患者入我科RCU进一步治疗,当日行右股静脉穿刺置管,予亚胺培南西司他丁加左氧氟沙星注 射液抗感染、补液治疗;留置胃管,鼻饲泵入瑞代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留置导尿管,监测尿量。第2日日间患者在无 创呼吸机辅助通气下氧饱和度降至86%,予经口气管插管辅助通气治疗,患者体温38.5℃,予冰毯降温,调整抗生素 为美罗培南0.5g治疗。同时予布地奈德混悬液、吸入用复方异丙托溴铵溶液及乙酰半胱氨酸雾化液,雾化吸入治 疗。第5日痰培养结果显示为多重耐药肺炎克雷伯杆菌,调整抗生素为美罗培南1g替加环素50mg治疗。第11日患者氧 饱和度可维持在98%-100%,拔除气管插管,改为高流量湿化氧疗,FiO2 25%,流量45L/min。末梢氧饱和度维持于 95%-100%,夜间患者体温38.9℃,予冰毯降温治疗后降至37℃;调整抗生素为舒普深3g抗感染治疗。第14日患者大 便四次,出现腹泻症状,调整抗生素为氨曲南2g静点抗感染治疗,予蒙脱石散、固本益肠片、复方嗜酸乳杆菌片联 合治疗。第19日,血培养提示肺炎克雷伯杆菌阳性,调整抗生素为替加环素50mg加,头孢他啶阿维巴坦钠2.5g抗感 染治疗,两日后腹泻症状好转,症状稳定一周后,更换为头孢他啶阿维巴坦钠2.5g抗感染治疗。住院28日患者感染 方面得到控制,持续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FiO2 22%,流量45L/min,血氧99%-100%,体温36.3℃-36.8℃,病情稳 定,8月23日出院。
3 护理
3.1维持有效呼吸的监测及护理
3.1.1 经口气管插管辅助通气的护理
患者入院时,体温37.0℃,心率80次/分,呼吸18次/分,血压108/78mmHg。二氧化碳分压23.4mmHg,氧分压 85mmHg,伴周身无力,沟通障碍,意识障碍。急诊诊断为脓毒症、重症肺炎、I型呼吸衰竭, 行无创呼吸机辅助通 气:定压控制通气模式(PCV),呼气压力(EPAP)5cmH2O,吸气压力(IPAP)12cmH2O,呼吸频率(RR)15次/分, 吸入氧浓度(FiO2)55%,监测潮气量(VT)298-303ml,血氧饱和度95%。住院第2日,患者意识逐渐恢复,但躁动 不安,呼吸困难,面色未见异常,但口唇发绀,出现明显憋气症状,心率115次/分,末梢氧饱和度下降至86%,经口 行气管插管辅助通气,正压控制复合辅助通气模式(PC-AC),FiO2 45%,呼气末正压(PEEP)5 cmH2O,RR 12次/ 分,监测VT 393ml。妥善固定气管插管,防止气管移位或者脱出。因为气管插管的材质较为软,在旁边放入一个硬 的牙垫儿一起固定,应用胶布,绷带进行双重固定,绷带固定的时候不宜过紧,以防止管腔变形。同时约束好患者 双手,防止因躁动不安或者意识不清所致的非医学性管路拔除。每日早晨应用生理盐水进行口腔护理并更换牙垫儿 和胶布,护士协助病人取舒适卧位,抬高床头30°,避免患者将溶液误吸入气道,两名护士分别站在患者两侧,一 名护理人员手持气管插管不动,保持管路在原位置不变,另一名护理人员动作轻柔解开固定胶布,并取出牙垫儿, 观察患者口腔中无出血或破溃的情况,观察患者牙齿无松动,严格按照口腔护理操作标准为患者进行口腔护理,将 口腔护理包中的治疗巾铺于患者颌下,擦洗时棉球的湿度适宜,避免过湿的情况导致生理盐水流入患者气道,引起 呛咳的发生,进行操作时夹紧棉球,避免棉球被遗留在和患者口腔内,口腔护理结束后两名护理人员相互配合使用 新的牙垫儿帮助固定气管插管,维持患者气管插管的通畅性,护理人员在听到患者明显出现痰鸣音时,及时吸出口 腔和气道里的分泌物,吸痰时遵循无菌操作。密切关注呼吸机管路的情况,抬高进气管路,防止冷凝水反流造成误 吸。患者在行气管插管辅助通气期间,配合程度良好,在每日口腔护理期间未发生呛咳现象,呼吸困难症状也得到 改善,未发生自行拔出管路的情况。
3.1.2 无创面罩吸氧辅助通气的护理
住院第11日,患者末梢氧饱和度在插管情况下可维持在98%-100%,发绀、憋气症状得到明显改善,氧和状况较
前好转,予拔掉经口气管插管,更换为在夜间行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自主呼吸与时间控制自动切换模式(S/T), IPAP 9cmH2O,EPAP 4cmH2O,RR 12次/分,FiO2 25%。护士选择与患者面部相适合的面罩,连接呼吸机管路后,调 节面罩的松紧度,以患者无不适和面罩不漏气为宜。抬高进气管路,患者在拔管以后意识清醒,故给她进行无创呼 吸机的宣教,指导患者根据呼吸机的频率进行呼吸训练,循序渐进让患者适应面罩吸氧,同时护理人员每小时巡视 一次,观察患者面色正常,无呼吸困难情况,同时在夜间每小时巡视一次,患者夜间安睡,无呕吐、呼吸困难、憋 气症状发生,继续观察患者无痰液咳出未及时摘除面罩造成误吸情况发生,在行无创辅助通气期间,患者无不良反 应发生。
3.1.3 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的护理
患者住院第11日,患者末梢氧饱和度在插管情况下可维持在98%-100%,心率90次/分,呼吸18次/分,患者精神 状态可,发绀、憋气症状得到明显改善,氧和状况较前好转,予拔掉经口气管插管,更换为在日间采用经鼻高流量 湿化氧疗进行呼吸治疗,流量45L/min,FiO2 25%,温度调节为37℃,患者意识清醒,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宣教,提 高患者对于此治疗的依从性,患者点头表示愿意配合此治疗。检查高流量氧疗的鼻导管是否正确佩戴在患者鼻子 处,及时调整其松紧度,抬高进气管路,每两小时去倾倒一次冷凝水,并进气管路高于排气管路,以免反流误吸。 患者佩戴鼻导管6小时后,主诉佩戴不舒适,耳后绑带过紧,重新调整绑带松紧度,并使用泡沫敷料剪成适宜形状, 垫于患者双耳处以防止压红的发生,患者在高流量氧疗期间,呼吸20次/分,末梢氧饱和度可维持在98%-100%,患者 配合度良好,并未出现局部压力性损伤,呼吸困难等不良现象。
3.1.4 维持呼吸道通畅的护理
患者行呼吸机辅助通气期间,呼吸维持在12-20次/分,咳出痰液为中量黄色黏样痰,遵医嘱给予乙酰半胱氨酸 雾化液、吸入用复方异丙托溴铵和布地奈德混悬液联合雾化吸入治疗,每天三次,每次20分钟,治疗后护理人员为 患者叩背排痰,拍背时协助患者取坐位,护理人员手心弓起,使用五指的力量自下而上用力叩击患者背部,避开患 者肩胛骨的位置,通过讲解让患者使用腹部发力将痰液咳出,观察痰液颜色及状态,并记录[14]。雾化吸入治疗后 患者咳出痰液为中量黄白稀软样痰液。在患者行气管插管辅助通气时,进行雾化吸入治疗,听到患者呼吸时出现痰 鸣音、呼吸机提示管路内压力升高时对患者进行吸痰,吸痰前给予患者纯氧吸入,待患者氧饱和浓度保持在98% -100%时进行吸痰操作,护理人员按照无菌操作标准使用一次性吸痰管连接负压装置为患者吸痰,同时吸气道和口鼻 内的分泌物,缓慢进行操作,每次吸痰时间不超过15s,吸痰时观测患者心率80次/分、血压115/87mmHg、末梢血氧 饱和度100%,吸痰过程顺利,患者口唇及面部颜色状态均正常,吸出痰液为中量黄白痰。 3.2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护理
患者入院时,体温37.0℃,心率80次/分,住院第2日体温波动在36℃-38.5℃,患者血培养提示肺炎克雷伯杆菌 阳性,实施单间隔离,遵医嘱给予替加环素50mg、头孢他啶阿维巴坦钠2.5g抗感染治疗,体温下降至37.2℃,住院 28日后患者感染方面得到控制,神志清楚,白细胞8.6×109/L,体温波动在36.3℃-36.8℃。护理人员在病人床头明 显处贴“多重耐药菌感染”标识,每日两次全面对患者病房、病床、床头柜、监护仪器、输液泵等进行清洁消毒。 病床周围患者自身物品以及其所能接触到的所有物品均单独清洁消毒,床尾处设立单独的生活垃圾桶和医疗垃圾 桶,同时准备两套隔离衣单独放置,供医护人员操作时使用。操作的时候戴手套,严格遵循手卫生制度来手消毒, 尤其是在接触患者后、接触患者体液、血液以及分泌液后,避免交叉感染[15]。
3.3 其他管路安全的护理
3.3.1 深静脉穿刺置管的护理
患者由急诊入RCU当日行右侧股静脉深静脉穿刺置管以保证治疗需求,外露管长3cm,测中心静脉压7mmHg,患者 右侧股穿刺处少量渗血,护士遵医嘱给予沙袋加压止血,加压时间40分钟。患者住院期间均需使用此静脉通路进行 液体静点治疗,故护理人员在使用管路双腔进行液体泵入时,先用生理盐水进行冲洗,确保管路通畅的情况下进行 输液等操作,输液完成后封管利用肝素溶液,每两小时巡视患者并观察患者的穿刺点无渗血渗液情况,每七天进行 一次维护和换药,并更换薄膜,做好消毒工作,换药时动作轻柔,严格遵循无菌原则,使用换药包进行换药,先用 酒精消毒三遍穿刺点周围皮肤,再用安尔碘溶液消毒穿刺点及周围皮肤,安尔碘消毒面积小于酒精的消毒面积,记 录患者穿刺置管外露管长为3cm,并重新粘贴薄膜。患者住院期间置管管路通畅,每日测量中心静脉压均在正常范围 内,无管路脱出、渗血、堵塞情况。
3.3.2 留置胃管的护理
患者由急诊入当日留置胃管,胶布交叉固定稳妥,每日晨间更换固定胶布,以防胶布长期固定于鼻部导致皮肤 破溃,同时检查管路是否脱出,患者胃管深度为45cm,予以肠内营养液瑞代200ml和药物注入。护理人员遵医嘱通过
鼻饲泵给予每日早、中、晚三次营养液泵入,在泵入之前均用50ml注射器回抽胃液,判断胃管在胃内,观察胃液无 絮状物,可以进行营养液注入,鼻饲前后用30ml温开水冲洗管腔,防止管路堵塞,患者使用的硅胶胃管每28天更换 一次,对此病人做好心理护理,宣教留置胃管的目的及重要性,避免私自拔管。
3.3.3 留置导尿管的护理
患者由急诊入当日留置导尿管引流尿液,每小时监测患者尿量。患者住院期间尿量1900-3100ml,尿液颜色呈淡 黄色,无浑浊。护理人员将胶布贴于患者左侧腿部靠近腹股沟的位置处,采用高举平台法进行固定,每日晨间更换 固定胶布,避免患者在翻身过程中尿管脱落,每日晨晚间护理时为患者会阴擦洗两次,避免感染发生。七天更换一 次尿袋,尿袋位置低于耻骨联合,避免尿液反流。患者住院期间未出现尿液浑浊或结晶等情况。
3.4 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3.4.1 预防脓毒性休克
为预防该患者发生脓毒性休克这一严重并发症,护理人员除了配合医生做相应预防休克治疗外,还要严密监测 此患者休克相关的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指标。包括体温、心率、呼吸、血压、神志、皮肤、尿量[16]。每小时严密 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尤其是使用抗生素前后的体温变化,患者住院期间体温波动在36.3℃-38.0℃,心率波动在80次 /分-135次/分,血压维持在108/78mmHg-130/99mmHg之间,监测尿量在1900-3100ml,准确记录患者每天出入量,在 呼吸机辅助通气时,为患者取半卧位,观察患者肺部痰液情况,及时为患者吸痰,防止肺部感染加重,观察患者排 便情况,以及营养的摄取是否足够,保证充足的营养摄入,定时开窗通风30min,保持室内的空气流通。
3.4.2 预防压疮的护理
因患者高龄且长期卧床,生活不能自理,压疮危险因素评估表(braden)评分为9分,所以对患者实施压疮的护 理,护理人员定时给该患者翻身,每两个小时变换一次体位。防止患者骶尾部形成压疮破溃。翻身时采用轴线翻身 法,两名护理人员分别站在患者两侧,相互配合为患者进行翻身,翻身时动作轻柔,将患者右侧置管的腿部平放, 防止管路折叠、脱出。还要保持受压的部位皮肤清洁干燥,患者使用气垫床,床铺要柔软。患者无创面罩辅助通气 时,给予泡沫敷料放于面罩下方脸颊和鼻梁好发部位处,及时观察,患者住院期间未发生压疮情况。
3.4.3 保护性约束的护理
患者住院第四日夜间自行拔掉胃管,意识清楚,但对于呼吸机辅助通气以及留置胃管的操作依从性较差,医护 人员对其进行耐心宣教,为患者讲解胃管的作用以及留置胃管的原因,讲述之后无果,故告知患者家属,家属同意 后对患者进行保护性约束。选取特定的带有海绵的约束绑带将患者双手约束至床两侧,约束松紧度以患者舒适并且 手臂不会脱出为宜,在翻身时解开约束,但护理人员要抓住患者双手,避免翻身的间隙患者双手释放拔出身体的管 路。加强巡视并及时观察约束部位皮肤情况,并做好记录。患者住院第五日再次对其进行耐心讲解后,护理人员遵 医嘱重新留置胃管,患者意识清楚,依从性良好,住院期间未再发生过管路拔除情况。
3.5 肠内营养的护理
3.5.1 肠内营养的护理要点
患者入院时体重57.7kg,BMI 23.4kg/m2,遵医嘱鼻饲泵入肠内营养液瑞代200ml/次,每日早6:30、中11:00、 晚17:00三次,维持机体营养平衡,改善肠道菌群。每日由配送中心配送营养液后放入冰箱8℃以下冷藏保存,待泵 入前半小时取出,室温下先用容器盛入100℃的热水,将未开封的营养液放入热水中浸泡半小时后,待营养液有一定 热量之后为患者接通鼻饲泵泵入,床头抬高30°回抽胃液,确定胃管在胃内后连接营养液,再调节鼻饲泵温度38℃ 开始泵入,避免温度太高烫伤患者胃粘膜,引起出血。调节滴速200ml/h,鼻饲泵入的速度不宜过快,避免引起患者 恶心呕吐。鼻饲后用温水冲洗管腔。患者住院期间体重上升至59.6kg,白蛋白35kg/L,血红蛋白99g/L,鼻饲过程顺 利,无呛咳。
3.5.2 肠内营养不良现象的观察及护理
腹泻是肠内营养最常见的不良现象。患者住院第14日患者大便共四次,观察大便呈黄色稀便,观察腹泻量约 100ml,出现腹泻症状,调整抗生素为氨曲南2g静点抗感染治疗,予患者蒙脱石散、固本益肠片、复方嗜酸乳杆菌片 联合治疗。护理人员为腹泻患者做好皮肤护理,保持肛周清洁,该患者住院期间发生了肛周淹红情况,使用鞣酸软 膏涂抹治疗。患者2日后腹泻症状得到缓解,考虑不排除因鼻饲液温度原因导致患者腹泻,护士再次为患者进行营养 液泵入时调节温度为40℃,患者自此后未发生腹泻症状。反流导致的误吸也是肠内营养不良现象之一,易导致吸入 性肺炎,甚至窒息,护理人员在泵入鼻饲液时加强巡视,床头抬高30°,鼻饲前回抽胃液确保胃管在胃内[17],患 者在住院期间未发生此不良现象。
3.6 心理护理
患者住院第13日,患者出现消极情绪,自言自语说着担心疾病预后方面的消极话语,在护理人员对其进行操作 的时候询问“护士,我的病是不是治不好了?我治不好了让我回家行不行?”护理人员耐心对患者进行多次劝导后 无果。该患者在治疗期间依从性较差,对于气管插管等治疗措施也拒不配合,曾多次言语中表示自己“不想活着” 等消极言论,并自行拔掉过胃管,情绪不稳定。护理人员持续帮助患者舒缓情绪,通过让患者与家属通话的方式, 以此来降低患者的消极情绪,耐心倾听患者的话语。患者在与家人进行通话后,情绪方面得到了一定的控制,不再 自述消极话语,护理人员还通过与其聊天的方式让患者转移注意力,与患者讨论其感兴趣的话题使紧张情绪得到缓 解,讨论患者喜欢的电视剧让患者放松心情,由于患者对疾病预后的不自信,对生活产生了严重消极想法。因此, 护理操作时多和患者进行语言上的交流,对于患者提出的合理要求尽量满足[18]。患者在住院期间经过家属和护理 人员的持续引导配合,消极心理明显得到了改善。
3.7 出院指导
综合患者的实际情况以及患者的恢复状况,为患者制定出院指导。加强患者保暖措施,避免患者受凉。密切关 注患者体温状况,如有体温突然升高应及时就医。饮食为患者提供易消化,高维生素类食物,有利于消化道的吸 收。生活中保持患者房间的空气新鲜,为患者提供良好的休息环境。出院后仍需每日为患者叩背帮助其顺利将痰液 自行咳出。因患者高龄且住院期间长期卧床,所以要保证患者皮肤干燥,家属每日对患者进行翻身、擦洗。每日为 患者进行运动锻炼治疗,帮助患者进行屈腿、举臂等运动。出院后家属与患者多沟通,及时关注患者的情绪问题, 及时开导患者。定期回院复查。
4 小 结 1例老年重症肺炎导致脓毒症并发I型呼吸衰竭的护理研究充分显示在应用有创辅助通气、无创辅助通气、高
流量湿化氧疗三种供氧方式治疗的过程中,正确有效的雾化、拍背协助排痰是保证患者呼吸道通畅、保障有效通气 的重要护理措施,个性化的护理重点在于控制感染,本案例患者由于感染时间较长,存在多重耐药菌的感染,有效 的隔离,深静脉置入为抗生素的合理使用提供了重要途径,积极的心理疏导也有利于提高患者的康复,改善心理状 态,在疾病恢复期起到了重要作用。
本站文章通过互联网转载或者由本站编辑人员搜集整理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